今天是:

聋童的听觉口语训练

时间:2013年12月25日  信息来源:中国聋教育网    录入:毛毛虫

从教几年来,每当看到新生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教师:“我带着孩子做了多项关于孩子听力的检查,”“为孩子买了现在最昂贵的助听器,”“它能看懂我们说的话”……教师的第一感觉是家长对孩子都很负责。其实,作为家长并不是十分了解如何去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状况来该依靠先进的助听器、耳蜗植入来发展孩子说话的能力。

在调查过很多次的听力评估以后,其中有很多孩子的听力评估测试结果可能是很令家长失望,但这绝对不能就解释为完全丧失听力。在调查中重度耳聋乃至极重度耳聋的聋童及在bera测试中完全无反应的儿童也可能有低频的残存听力,这就足够主要依靠听觉去发展说话能力的。更何况我们所教的孩子基本上都有残存的听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在“口语训练”(康复训练)上下功夫了。我国的普通话是一种有不同音调的语言,每一个音调表达某一个字的特殊意义。不同的音调在读唇是看不到的,只有靠听觉才能分辨出来。那么,很多低年级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都会感觉到,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在得到视觉上或肌肉内在感应力的提示后,仍有极大的困难配合发音的动作。这样就更应该依靠听觉来分辨教师说话时的发音动作。

如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利用残存的听力去聆听呢?这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所在了。

我们都知道,听力正常的孩子语言发展也必须从能够认知语言道学会讲话。听力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时常常是先利用自己的听觉去了解别人的说话,然后再模仿别人的发音说话。“方言”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也就是别人所说的话,就是一种声音模式,当儿童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听到后,便熟悉了这些重复出现的声音,也觉察到某些声音的出现,总与一定的事物、人物或情景有关联,慢慢的他就能把声音和其意义结合起来,对言语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增长。儿童说出来的第一个字,第一个词,便是他听得最多而且已经认知的字、词。那么,当我们的“特殊”孩子戴上助听器、耳蜗移植以后,他们就像初生的婴儿(指听觉年龄)一样,除了像正常孩子一样要慢慢的学会听声音和懂得声音的意义外,还要通过聆听和读语来认知和学习语言。可想而知,我们的“特殊”孩子要比正常孩子多学上一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他们若要学习“聆听”和“读语”,必须要有很多很多机会看见言语(读语),要有比正常孩子更多的机会听见言语(聆听)。所以我们的老师或父母必须给予各种各样的帮助。例如: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地提供自然、有趣的、刺激性强的材料或环境,多与他们说话。尽量要说普通话。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计划及特定时间的安排进行训练。

为了确保成功,每个聋儿需要经过“聆听”、“发音”、“说话”、“认知”和“沟通”技巧等一系列训练。首先,说话练习训练聋儿发展说话理解。一旦他们对说话理解有了进步,就会产生学习说话的良好后果。我们也鼓励聋儿用练习音节以促进听觉理解和学习发音说话。其次,当成人鼓励聋儿模仿的时候,就会促发他们的的听觉回应作用。这就促使聋儿将他们所产生的声音配合他人的说话形式而运用于他们自己产生的说话。聋儿接受了听者对他的发音和说话反映的间接回应,就进一步增进他们的发音说话。再次,在聋儿发展聆听的功能中,聋儿在一天的所有活动中所订下的聆听、说话和认知的各个目标都有相互作用,在任何一项活动中包括了一系列目标。将目标交给父母及学校教师去配合行动,在聆听的基础上共同达到目标。在一堂典型的听觉口语课中,教师向父母和聋儿示范各种活动,去加强他们对不同字类的认识,例如声音与字的联系、三四个普通的动词、几个形容词和简短的词组,使这个聋儿要用来表达他的需要的。所用这些语言都通过聆听得到发展。语言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在口语和沟通技巧中得到发展。

(作者:佚名 编辑:毛毛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