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康复聋儿的后续工作—康复后如何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时间:2013年03月28日  信息来源: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录入:毛毛虫

  • 在我国,存在着真这么一个情况,有的聋儿经过三、四年的康复后,顺利的通过了听力评估,回归了主流,来到了普小就学。可几年后,却学习下降,成绩不佳,害怕同正常人交往,不得不又回到了他们自己的特殊教群体中,让人扼腕痛惜。要改变这种情况,应根据聋儿的身心特点,对康复聋儿及时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后续工作。

    一、保护聋儿大声说话的欲望:

    得到康复的聋儿,虽然能较清楚地读出字音,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由于听力的局限,在一些字词的发音上,仍有咬字不清,语调不准的情况;在对字词的运用上也有词不达意,乱用,错用词语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他们有可能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明真情的人的嘲弄,听到一些人的学舌声。虽然,并无恶意,但对于自尊心极强的聋儿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他们常会用沉没来代替辩解和争论。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们常常会拒绝与陌生人交往,或吱吱唔唔,不敢大声说话,有的干脆在人多的时候缄口不言。时间一长,老师、父母多年来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

    因此,要使聋儿回归主流,必须鼓励聋儿大胆说话,必须保护聋儿大声说话的欲望,让他们愿意开口大声说话,自愿自觉同人交往,这是使他们语言得到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聋儿主动聆听的习惯:

    聋儿另一个不能适应主流社会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主动聆听世界的习惯。

    聋儿通过几年的康复,的确学会了不少听的技能,他们能轻易辨别声音的有无、声音的方向、声音的大小。然而,对于辨别语气、理解语言的内容却无从下手。听觉的辨别能力是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的。因此,首先要训练聋儿辨别声音的内容,教会聋儿主动去聆听。要在聋儿不至于不在意时,叫他们的名字,训练他们随时随地运用听觉的习惯。因为,许多聋儿在游戏、做事时,常无意是识地“关闭”自己的听觉,当你在他旁边同他说话时,他并不意识到是在同自己说话,因此并没有在意去听。他们费用费用非要在一本正经的谈话环境,才会用心去听,只有这时,他们的听觉才是苏醒的。然而,正常人并不只在正式环境中才进行对话,他们随时随地进行着对话。因此,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唤醒聋儿的听觉,训练他们在众多的声音中突破各钟干扰,获得自己需要的声音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聋儿才能自觉去聆听身边发生的一切,聆听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声响。

    三、引导聋儿找到获得发展语言的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责任不在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不论你给聋儿多少知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那些知识总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聋儿找到自觉获得知识的途径,那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在当今社会,大量的信息来自于书报`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因此,要尽量为聋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阅读环境,引导他们自觉的获得知识,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引导他们通过主动于正常人交往,出墙报,开晨会,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读书`读报比赛,观看电影` 电视,背诵优美词句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积累语言。

    四、提高聋儿驽驾语言的能力:

    在多方面获得大量知识后,要及时创设情景,激发聋儿抒发内心的情感。让聋儿将生活体验,通过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句式表达出来。使聋儿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学会运用这些语句,从而真正提高聋儿驽驾语言的能力。

    聋儿有了大声说话的欲望,养成主动聆听的习惯,找到了自觉获得发展语言的途径,提高了驽驾语言的能力,才能真正回归主流,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

(作者:张熠 编辑:毛毛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