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聋生手语中字词兼代现象分析与思考

时间:2015年06月23日  信息来源:不详 录入:admin

1 引言

“聋人手语是聋人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是聋人之间广泛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聋人手语自成系统,成为与主流社会不同的语言。”⑴聋生手语获得一方面来自于日常交往,一方面来自于学习活动。聋校教学活动中手语学习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手语》。在长期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国手语》和聋生学习活动中的手语有许多字词兼代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汉语的词汇有三百多万,而《中国手语》全书共计词目5587个。⑵相对于浩瀚的汉语词汇,手语词汇就显得相当匮乏。在表达丰富的汉语词汇时,聋人手语就出现了字词兼代现象。”兼代现象是聋人手语的特殊现象,就是将汉语中不同的字或词用同一个手语来表现”。尽管一个手语可以代表几个意思,但由此产生的弊病不言而喻,这使聋生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进行书面语言表达中,他们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词语来表达想要说出的意思。因此,在聋生书面语中明显存在错别字多、词语运用不当、成分残缺,语序颠倒等汉语语法上的错误。本文从汉语角度,对《中国手语》和聋人学习过程中的手语字词兼代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2 字词兼代现象分析

2.1 从字音方面看

从汉字字音方面看,在《中国手语》手语的造词方法中,有一种是假借。“关于假借,许慎的解释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说的是字形,即语言中有某一词,但没有造一个专字来代表它;‘依声托事’说的是字音字义,即依照声音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那个‘本无其字’的词的意义。因为这个同音字是借来的,所以称为假借字。”⑶这种造词方法在手语中表现为同音兼代。同音兼代是指将汉语中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在手语中用同一个手语来兼代。在《中国手语》和聋生对汉语学习中有很多同音兼代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

2.1.1 同音同形字兼代

同音同形字是指汉语中语音形式相同、记录这些字的字形也相同的字。在《中国手语》中,有很多同音同形但意义不同的汉字用同一个手语兼代。例如:“作家”、“画家”的“家”和“家庭”的“家”用“双手搭成‘ ∧ ’形”的手语兼代;“记者”、“记录”的“记”和记忆”的“记”用“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势置于前额”的手语兼代。

2.1.2 同音异形字兼代

同音异形字是指汉语中语音形式相同,但是记录在书面上的字形不同的字。例如:在《中国手语》中 ,“蟑螂”的“蟑”,“樟树”的“樟” 和“图章”的“章”用“左手横伸;右手拇、食、中指相捏,指尖朝下按于左手掌心”的手语兼代,“杨树”的“杨”和“绵羊”的“羊”用“一手食指弯曲如钩状置于太阳穴处,仿绵羊头上弯曲的羊角”这个手语兼代,“意义”的手语用“右手食指横伸,从左向右移动一下”用“一”兼代“意、义”两个字的手语。

由于双手表现的局限性,使手语词汇匮乏,在《中国手语》中,有很多汉字的手语使用指势表示,同一个指势就可以兼代许多汉字,如“L”兼代“李、黎、理、拉、牢、蜡、例”等。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国手语》书上查不到的手语,教师也常会用一些同音字来兼代,这种兼代的结果是聋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导致他们在书面语中不能正确使用汉字,从而出现许多错别字。如把“事情”写成“是情”,“圆规”写成“元规”,把“原来”写成“圆来”等等。

2.2 从字形方面看

“有关研究表明,在对语言的记忆中,听力正常人和聋人都显示出了形、义两维编码维量的作用较强、音码作用相对较弱的特征。正常人中有明显的语音相似性效应,而在聋人中则突出地显示出视觉的相似性干扰。”⑷ 由于聋生缺少正常儿童学龄前口耳相传的口语习得经验,因此很难通过语音的有效帮助来识记文字,汉字是形、音、义的三维结合体,缺少了音这个元素,对文字的把握自然要大打折扣。而且从视觉上说,手语不像书面语言那样具有严密性,表达较为自由随意,因此惯用手语的聋生自然容易在汉字形体识记中产生混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聋生书面语中错别字多的原因。

在《中国手语》的手语构造类型中,有一些字是根据字形特点构造的。例如,“山”、“工厂”、“形式”的“形”、“工业”的“业”等都是通过模仿字形构成的。有一些字以模仿字形的局部代整体,如“贵族”、“贵州”的“贵”用 “左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右手食指在小圆正中划一横线”模仿“贵”字的上半部,代“贵”字;“杉树”的“杉”用“一手伸中、无名、小指书空‘彡’形,表示“杉”字右半部,代“杉”字。还有一些字用形近字兼代,如“纪念”的“纪”和“记忆”的“记”用“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势置于前额”同一个手语兼代;“芥菜”的“芥”、“介绍”的“介”和“推荐”的“荐”用“左手拇、食指与中指搭成‘介’字,并向后移动一下”同一个手语兼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国手语》上查不到的词语,教师会根据字形特点用一些形近字兼代,例如“花丛”的“丛”用“从”兼代。聋生用手语初读课文时,当他们不能正确把握一些熟字的意义,常会用一些形近字的手语来兼代这些字词。如在学习聋校五年级语文《一幅画》这篇课文时,一个聋生初读课文就出现了六处用形近字兼代的现象,如“却”用“脚”的手势兼代,“响”用“向”的手势兼代,“难”用“推”的手势兼代等等。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字词。如果教师在课文初读教学时没有及时发现这种现象,不加以正确指导,势必造成聋生对汉字字形记忆混乱,反映在书面语中就会出现许多错别字。

2.3 从字义方面看

在手语中,大量存在的兼代现象是词语意义兼代,就是“采用同一个手语或大致相同的手语兼代几个意义相近或者意义不同仅有某种联系的汉语词语的手语。”⑸

2.3.1 近义词兼代

“近义词是指意义大同小异,或意义相同,而附属色彩,用法不同的一组词。”⑹ 例如:“美丽、好看、漂亮”这几个词在手语中都用“一手伸拇、食、中指,食、中指并拢指鼻尖,然后边向前移边收拢食、中指,只伸出拇指,表示美丽、好看的意思”的手语兼代。在实际教学中,像“帅、潇洒、英俊”等词因在《中国手语》找不到合适的手语,也用“美”这个手语兼代这几个词的手语。这样采用完全相同的手语来笼统概括表达这几种或视觉愉悦或情感愉悦的不同感受,聋生是无从领会和形容这些词的细微区别的,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词语,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地使用词语。

2.3.2意义不同字的兼代

在《中国手语》中,不同意义的汉字却可以用同一形状的手语兼代。如:

元首:(一)一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形表示“元”。

(二)手指字母“SH”的指式。

豆渣:(一)一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形。

(二)一手拇、食指互捻,然后握成拳。

进度:(一)一手拇、食指伸直,以小指在另一手掌心上向前移动。

(二)一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形。

这几个词中,“元”、“豆”、“度”几个不同意义的汉字都有一个形状相同的手语,就是“一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形”,但它们在意义上毫无联系,没有共同的概括性或引申意义。

因此,手语中的这种“囫囵”式的表达使聋人进行书面语言表达时,容易受影响而产生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等语法错误。例如:

同学们应该保卫视力。(“保卫”应为“保护”。搭配不当)

我就慢慢的走下了宿舍房。(“宿舍房”应为“宿舍楼”。用词不当)

我收到了你的回信觉得很光荣。(“光荣”应为“荣幸”。搭配不当)

星期天,我不想打扫房间,我想懒洋洋。(“懒洋洋”应为“偷懒”。用词不当)

同学们仔细地在教室里写字。(“仔细”应为“认真”。搭配不当)

2.4 从词类方面看

“由于聋生缺少学习口语的经验,手语表达又较为自由随意,聋生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准确概念。手语中无所谓词性,有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把握确切的意思。”⑺在手语中,词类方面的兼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 名词和动词兼代

“由于聋人手语是用手的动作来表示的一种特殊语言,因此在表示所有的词语、句子时,所有的手语词汇都是在动作中产生的。这造成了聋人手语的一个特有现象,就是很多手语词不分名词和动词,名词和动词的兼代现象常常在句子中出现。”例如:“算盘”和“打算盘”、“足球”和“踢足球”、“自行车”和“骑自行车”、“帽子”和“戴帽子”、“棋”和“下棋”、“眼泪”和“流眼泪”等等,手语都是相同的,手语在结构上无法对它们进行区分。而在汉语中的动词和名词是严格区分的。由于手语中的这种兼代现象,使聋生写出来的句子也成为我们眼中的病句。例如:

小明对老师说:“我要借打篮球。”(应为:小明对老师说:“我要借篮球。”成分赘余)

我买刷牙。(应为:我买牙刷。语序不当)

我玩踢足球。(应为:我踢足球。成分赘余)

我篮球。(应为:我打篮球。成分残缺)

我们在树下玩捉游戏。(应为:我们在树下玩捉迷藏游戏。成分残缺)

2.4.2 名词和形容词兼代

在手语中,有一些名词和形容词也存在兼代现象。如“甜”和“糖”、“咸”和“盐”、“颜色”和“彩色”、“醋”和“酸”等词语都是用同一个手语表现。这类词虽然不多,但也影响着聋生书面语的表达。例如:

姐姐咸买。(应为:姐姐买盐。用词不当、词序颠倒)

大公鸡有五颜的羽毛。(应为:大公鸡有五彩的羽毛。出现错别字)

2.4.3数词兼代量词

聋生手语中缺少最多的是量词。汉语里有很多量词,常见的如“只”、“个”等。这些量词使事物被描述时显得丰富多采。量词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经常跟数词连用。聋人自然手语同英语等外国语言一样没有量词这个概念。在《中国手语》中也只收录了21个量词。聋生表示数量概念时,往往是在表示数词之后紧接着打出所要表达的物品等实际内容。例如,汉语的“一棵树”,手语打“一”和“树”。但聋生经常在打手语时省略量词,在书面语表达中就表现为成分残缺,出现语法错误。例如下面的句子:(括号里是聋生省略的量词)

我买两(只)小鸡、一(块)糖。

五(个)馒头你吃了三(个),我吃了两(个)。

海娃拿着一(枝、根)铅笔。

我扫了一(遍)教室。

3 教学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手语兼代现象对聋生书面语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手语兼代现象对聋生书面语的负面影响呢?这是一个很庞大、很系统的课题,需要聋教育工作者共同去研究。这里,笔者仅结合自己所在聋校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中国手语研究工作

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手语的存在与口语一样是天然合理的。对聋人而言,手语在表达交流时永远优于其他任何语言,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邓朴方主席在为《中国手语》出版的题词中写到:“加强手语研究工作,使手语更好地为聋人服务。”因此,我们要加强手语研究工作,结合聋人实际,使中国手语更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在聋校教学中,我们就能够使用科学、形象、统一、规范的手语来协调聋生的语言,达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目的。

3.2 提倡教师使用规范手语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聋校,关于教师手语的学习情况流传着一句话:一年学手语,两年查手语,三年造手语。这虽然仅代表部分教师,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手语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即使同一所聋校各班学生之间手语交流有时都存在障碍。一个班级换老师,学生甚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教师的手语。因此,要加强教师对中国手语的学习,提倡教师使用规范手语,让规范手语像普通话一样得到推广和普及,从而正确引导聋生学习语言,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3 引导聋生认识手语特殊性

在聋人群体中,手语基本上能满足他们的思维和交际需要,但相对于纷繁的社会,聋人世界仅仅是一个狭小的天地。为了发展,聋人要走上社会,和听人一起生活,一起为社会做贡献。因此,只懂得手语是远远不够的,聋人要想和整个社会接触,就必须学好汉语。只有引导聋生充分认识到手语中的字词兼代等特殊现象,了解手语与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学好汉语,才能与整个社会全面沟通,其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4 重视聋生语言教学工作

聋生的语言教学是聋校全体教师齐抓共管、长期不懈的工作,对于聋校语文教师而言,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提高聋生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必须从学习汉语本身入手。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扎扎实实地从每个词的音、形、义做起,使学生正确掌握词语。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正确对待手语中的字词兼代等特殊现象,引导聋生对手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在继续完善和发展手语的基础上,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总之,手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在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聋人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又必须掌握主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学习并正确使用汉语书面语。聋生的语言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指导聋生正确认识手语中字词兼代等特殊现象,掌握汉语书面语的语法规律,提高书面语的表达能力。用书面语的广博优美去激发聋生的语言学习,促进聋生思维发展和智力提高。只有实现这个飞跃,聋生才能与整个社会全面沟通,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健听者共同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赵锡安.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135

2、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续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

3、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3

4、郑璇.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1:51- 53

5、赵锡安.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97

6、张斌.现代汉语.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73~175

7、吴晓梅.聋生手语对书面语的影响.

(责任编辑:毛毛虫)
(作者:秩名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