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聋人新闻 > 浏览文章

中国的第一位聋人新闻主播

(作者:未知   日期:2011年01月11日   加入收藏 )

这或许只是一个普通聋人成才的故事,有些情节在我们眼里已似曾相识,但其中的精神和艰辛依然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动。“人的一生有长有短,别人追求生命的长度,我愿追求生命的亮度”就象本文主人公所追赶的邰丽华和姜馨田一样,在许多场合,她已成为更多人的楷模和偶象,你到这个城市来,几乎每个人都能跟你说上一段有关她的故事,而曾经与她共同生活过的人更是百转千肠。2005年3月19日,郭莺出现在江苏常州电视台“手语新闻”栏目组,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聋人主播手语新闻的主持人。和“千手观音”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样,这同样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郭莺出生第十天时发高烧,因药物过量致聋,父母带着她辗转上海、南京各地医院求医,不放过一切可以治疗的机会。郭肖炎夫妇都是聋人,在一家公司做普通职员,郭莺出生前,郭肖炎已经给她想好了名字,取名“莺”就寓意让她能象夜莺一样倾听和歌唱,象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但遗憾的是女儿不幸得重复了他们的人生。

    几次治疗花费了不菲的费用却都没有任何效果,这时一位老中医的话提醒了夫妻俩,老中医说,只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其实郭莺将来是可以开口说话的,与其把时间和费用花在不见效果的治疗上,千万不要错过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机。于是,为了让郭莺有个正常的语言环境,郭肖炎夫妇含着热泪把她送到爷爷奶奶家,每个月才去看她一回。离别的时间里对于夫妻俩来说痛苦的,几乎每天,他们都以泪洗面。

    而这一切,小郭莺却浑然不知,直到五岁那年和伙伴们做游戏受了欺负,想哭却哭不出来,呓呓呀呀的声音更遭来同伴的嘲笑, 却又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郭莺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同,她哭着一路跑回家。这时,她才知道生命里少了很多东西,别的孩子可以看电视,欣赏音乐,做游戏,自己却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她没有勇气再去找小朋友玩,甚至痛恨上天为什么这么对他不公平。郭肖炎看在眼里,心如刀绞,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他“告诉”女儿,“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听不到花开的声音,却依然能绽放美丽和花香。”听人就是没文化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聋人要被社会承认需要更多的努力,自暴自弃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表现。郭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晚上她用稚嫩的笔在日记本里写道:我以花儿的名义起誓,将绽放最大化的美丽和花香。

 我也要做约翰·克里斯多夫

    九岁时,郭莺进入常州聋哑学校读书,之前最疼爱她的爷爷刚刚去世,郭莺很难过,变得孤僻,不愿意和人交流。郭肖炎就拿着她的日记本对她说,你忘记自己的誓言和爷爷对你的期望了吗。郭莺很快变得振作起来,这时候,她被任命为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与人交流的机会与越来越多,人也逐渐开朗起来。为了适应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她开始进行更刻苦的语言训练,每天她都对着镜子联系口型,一练就是三个小时,直到能看到文字后就能模仿出对应的口形。

    由于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她的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矛,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和学生都喜欢这个班里最小的学生。15岁那年,一位老师送给他一本《约翰·克里斯多夫》,郭莺看完后深受感染,她找到老师说,她也要成为克里斯多夫。这时候她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盛,她开始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书籍,读的最多的是海伦·凯勒,这也是她毕生追求的目标和偶像。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她决心做一个坚强和勇敢的人——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郭莺在艺术和体育上的天赋也很快显现出来,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画班和舞蹈班,由于没有一点基础,练习的过程十分艰苦,学舞蹈感受节拍尤其需要超强的记忆力,但郭莺却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始终是学的最好和最快的那个。98年,金山寺杯首届聋人乒乓球赛在镇江举行,学校给郭莺报了名,这时候离比赛只有三个月时间了,但郭莺连乒乓球拍都没摸过。老师知道后想调名额,郭莺却表示她能行,于是,每天清晨四点多就起床,然后进入紧张的升学考试复习阶段,晚上再打四个小时球,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短短两个月时间,郭莺的球技突飞猛进,但这地狱般的九十多天也磨练了她的意志和精神,最终她在比赛中获得团体第四的好名次。这件事坚定了她对未来的信心, 花儿悄悄在无声的世界里含苞待放。 2000年7月,郭莺考入金陵科技学院特教班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此之前由于成绩优秀,她连跳两级。成为常州聋校成立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这时候,她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郭莺身高有一米七五,身材娇好,许多同学都打趣到,如果你能说话,就可以做模特,在T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郭莺心里有一百个不服,为什么我们聋人就不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她在心中渴望有一次展现和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2003年毕业前夕,她开始为寻找工作奔波,在上海、南京、常州三地投了上百份简历,但均石沉大海,许多招聘单位听到她是聋人,立刻挥手让她离开,郭莺从他们脸上读到了三个字“对不起”。她深深感到,聋人和正常人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但她并不气馁,依然坚信会有一个实现自己的舞台。一段时间后,在常州市残联的帮助下,她来到一家公司做计算机管理工作。

    这家公司的许多员工都是聋人,由此在交流上没有什么问题,业余时间爱好舞蹈的郭莺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表演节目。每当她在空地上翩翩起舞,边上人就不由的惋惜,“看到这样漂亮的舞姿,谁会想到她是个聋人啊。”谁也不知道,机会就这样悄悄来临了。

    2004年7月,亚洲小姐选拔赛在杭州举行,郭莺从报纸上得到这个信息,觉得是个机会,在得到家人支持后便报了名。七月流火,她只身一人前往杭州参赛,由于人生地疏,又不舍得打车,她在路边用笔和纸不断地询问到比赛场地的路线,路人给予的则是鄙夷和不耐烦的摇头。郭莺走得筋疲力尽,却依然坚持着,到比赛场地时,比赛已经开始,来不及准备的她匆忙上台,表演了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书法,曼妙的舞姿和遒劲的笔劲获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热烈的掌声,但在自我介绍环节,由于现场没有准备手语翻译,没有人知道她在说什么,场面显得尴尬,郭莺用告诉大家“大家好,我是常州的郭莺,我演绎着无声的美丽,我和声音一起舞蹈。”虽然最终没能通过复赛,但郭莺觉得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比赛结束当天,她又匆匆赶回工作单位。

    同年9月,郭莺又报名参加同里水乡丽人大赛,但主办方得知她是聋人后却取消了她的参赛资格。郭莺觉得这很不公平,聋人理应和正常人一样有展示自己的权利,她特地赶到南京找到《杨子晚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经过一番据理力争后,她终于如愿参赛,虽然这次依旧没能通过下一轮,但各界已经开始熟悉和注意这个名字。


 主持新闻,追求生命的亮度

    2004年8月,23岁的郭莺被评选为戚区聋人协会主席。献身聋人事业也是她毕生的理想。

    2005年新年前夕,常州电视台和残联联合向全市公开招聘手语新闻主持人,这是一个挑战的尝试,在此之前,国内所有手语新闻栏目的手语主持都是由正常人担任。由于和聋人间缺乏理解和沟通,正常人很难将理论和新闻完全地灌输给聋人观众,台里的计划和郭莺的想法不谋而合。报名后经过筛选,她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成为国内第一位聋人新闻主播。

    除夕夜,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郭肖炎看到电视里的“千手观音”表演,自豪地比划“我女儿也是第一”。郭莺找出当年的日记本,“说”“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月后,郭莺正式“走马上任”。第一次走进常州电视台新闻直播间,郭莺非常紧张,看着沙沙做响的读稿机,她紧张地“说”不出话来,背后凉飕飕的,节目录制完毕,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领导对她第一次的表现非常满意,郭莺却担心聋人朋友是否能看懂,以前由正常人担任手语翻译,只是在耳朵里塞上耳麦,随着声音做动作,有时候过快,聋人观众就看不懂。她需要考虑到每个观众的节奏和理解范围,加上主持人的语速和她协调的还不是太好,路途对她来说还很艰难。晚上,她冒雨到聋人家庭一家一家询问,倾听他们的意见,她深深觉得,节目的生命力来自于这些特殊群体。

    节目播出后在省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媒体纷纷要求采访她,关于她的特别节目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并通过落地卫星在美洲电视群分段播放,七月末美国朋友也给市里发来传真,盛赞这个“追求生命的亮度”的中国“海伦·凯勒”。

回到首页
上一篇:智能手机开启手语视频翻译服务
下一篇:城区聋人踊跃参加趣味运动会 此时无声胜有声